工作动态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0-30

一、学院概况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2007年由合肥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资产公司)全资申报设立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普通高等学院。2016年经省政府批准,学院举办者变更为工大资产公司和安徽高新教育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工大资产公司将其持有的共达学院股权全部出让给厦门倍凡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班子由外聘专家,集团委派及院内提拔三类人员组成,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新班子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和院企合作经验,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有思路、有目标、有举措。学院领导班子重视自身建设,兢兢业业,率先垂范。在带领广大教职工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的过程中,班子的工作态度、奋斗精神起到了引领着学院持续向前发展的作用,为把学院建设成省内一流的民办工科高职院院提供了支撑。

学院位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合肥综合保税区、国家级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地势开阔,楼宇隽永,校园人文气息浓厚。校区规划占地500亩,建有综合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图书馆、行政楼、学生公寓、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硅PU篮球场和排球场,校园总建筑面积100000余平方米。

学生公寓百兆光纤入户,独立阳台,独立卫生间,配有空调、浴室、洗衣房、热水器等设施。合肥公交T205路公交车直达学院西大门(合肥火车站北广场合肥共达学院)。

学院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各类基础、专业实训室设施完善,满足各专业教学培养要求。学生可在学院计算机、电子电工、单片机应用、电子产品装机、电工维修与工厂供电、电子与通讯技术、可编程应用、电机拖动与传感器检测、机床电气PLC、力学、建筑测量、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动漫设计、创业培训、化妆间、形体房等实训室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和机械CAE实训室、电气与自动化专业中心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等进行实践学习和能力培训。

学院各类基础、专业实训室设施较完善,能满足教学培养需求。学生可在学院计算机、电子电工、单片机应用、电子产品装机、电工维修与工厂供电、电子与通讯技术、可编程应用、电机拖动与传感器检测、机床电气PLC、力学、建筑测量、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动漫设计、创业培训、化妆间、形体房等实训室实习实训。还可以利用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和机械CAE实训室、电气与自动化专业中心实训室、院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等进行实践学习和能力培训。

学院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熟练、适应岗位快、创业能力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院往届毕业生供不应求,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

1.教学经费投入有保障。我院属于民办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所有收入基本用于办学投入。

2.基本办学条件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19481.1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61258平方米。现已建成综合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图书馆、行政楼、学生公寓、数控机床实训中心、汽车工程训练中心、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和硅PU塑化运动场

学院现有校外实训基地50个,校内实训室(基地)25个。实践教学工位1355个。各类基础、专业实训室设施,基本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培养要求

3.信息化教学管理符合要求。目前已经建立学院门户网站,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bps,教学终端用计算机611台,网络信息点2500个。教务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和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拥有数字教学资源4280GB,上网课程5门(智慧树平台试运行)。校园无线网络覆盖主要办公和生活区。

(二)“双师”队伍建设

1.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夯实“双师”队伍建设基础。近三年,学院积极完善促进“双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以学习培训为动力,提高“双师”队伍建设水平。学院逐步推行师资轮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逐渐推进、分类实施等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师将培训内化为个人发展的真正需求。

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拓展“双师”队伍建设载体。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支持教师以项目为载体,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流程及技术改造、专利申报等,促进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的提高。同时,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4.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提升“双师”队伍职业使命感。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通过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召开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师风学风建设水平。

(三)专业人才培养

1.以就业能力为本位,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从建校伊始,就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吸引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建设、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主动探索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2.以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截止2019年底,学院设有25个专业,涉及电子信息、机电、财经、建筑、汽车、教育与体育等领域。在校生规模3153人。专业结构与布局紧密对接安徽省和合肥市产业结构部署。2017-2019年,我院新增设7个专业。2019年,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我院新增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服务。目前,我院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

3.以职业素养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学院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按照“加强整合、注重实践、积极创新、力求突破、整体优化”的原则,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建立以提高能力为基础、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职业技能的培养。

各专业课程开设有纯理论课(A类)、实践+理论课(B类)、纯实践课(C类)。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1:1。其中毕业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生均实习时间约6个月。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坚持以增强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合理的课程群,注重整体优化,突破传统的课程界限,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内容的前沿性和结构的整合性。将当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教学。同时,根据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工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分解、细化,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门课程和技能训练项目中,将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坚持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同等要求,同等考核。

4.以技能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了技能大赛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增强技能大赛的普惠性,技能大赛资源教学化,将技能大赛的条件要素应用于常规教学,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高。近三年,学院学生获得安徽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各类奖项20余学生谢春良获得安徽省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尺规绘图组”一等奖,学生周茗皓获得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高职组)二等奖学院土木工程系代表队获得第二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高职组)团队三等奖。2019年,学院获得安徽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积极探索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院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学院未发生一起实习安全责任事故。

(四)学生发展

1.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趋紧的情况下,我院近三年就业质量保持良好势头。学生直接就业率平均在93%左右,就业结构较为合理,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岗位适应性较强,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实现“三个满意”:学生满意、社会满意、学院满意。

2.学生工作平稳有序。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学风校风。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加强校规校纪、校园安全教育,近三年没有发生学生安全事故;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引领作用,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识教育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全院拥有学生社团16个,在学院团委统一领导下,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丰富育人载体,提升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积极做好学生的奖、贷、助、勤、免等工作。

(五)社会服务能力

1.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经过多方协调,从2015年起,我院先后有计算机网络、空中乘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三个专业立项为校企合作专业。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专业建设进展顺利。

2.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与社区结对共建,开展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

3.服务地方经济效益明显。学院在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地方性特点和专业优势,坚持服务安徽和合肥市产业发展。从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看,在当地和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近80%,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示范学院相比,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学院发展的下一阶段,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实现“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双师型队伍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因此,要大力营造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双师”素质。同时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

(二)教学信息化有待改善

进一步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升级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近几年有部分教师申报了国家级和省级课题项目,但在课题数量、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今后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提升科研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学院自2007年建校以来,完善办学基本条件,关注学生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教师素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强,较好地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为学院进一步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强化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和发展教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水平,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20201030